7月13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13日发表评论称,新加坡是个城市国家,宜居的课题在新加坡是国家生存的关键。城市宜居的永续性问题,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生存威胁,成为新加坡面对的严厉考验。
文章摘编如下: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前天宣布,政府将注资95亿元提升新加坡的水资源与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包括深隧道阴沟系统第二阶段工程和综合废物管理设施;新加坡也将同时发展水务业科研工作,进一步保障本地水资源可持续性、加强水资源管理系统。
水资源的开发和垃圾处理关乎全球人类的生活品质,这不只是城市人口的问题,更是乡村和农业地区人们的生存挑战。
宜居城市的概念今天是各个国家所关注的重点,但是对许多国家而言,城市的发展经常是“把快乐建筑在乡村人口的身上”,城市和乡村生活水平的差异日渐扩大,非城市人口的生活素质被抛在后头。
缺乏干净的食水和现代化的卫生设备,以及垃圾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就没有生活品质可言。居住条件差的地区由于远离城市,城市人“眼不见为净”,世界上大多数人口的基本生存权利因而被忽略。
各国城市改善宜居的努力必须能够在更大范围惠及非城市人口,宜居城市必须能够带动人类的生活品质的提升,非城市人口有同等权利享受干净食水和卫生的环境。
新加坡是个城市国家,因此,人们在谈宜居城市的概念时事实上也是以提升全体国人福祉为目标,宜居的课题在新加坡甚至是国家生存的关键。城市宜居环境若缺乏永续性,外国投资家就不再优先考虑新加坡,这里也难以吸引足够的各领域人才。
经过多年的努力,新加坡已经把缺乏水资源的弱点化为优势,这方面的设施和科研投资仍是今后的重点,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政府过去10年投入4.7亿元(新加坡元,下同)资助水务业的科研项目,使得该产业产值从6亿元增加近3倍,达22亿元,超出原来的17亿元目标。
李显龙宣布政府将拨款2亿元发展水务业,预计到了2020年,该产业产值将达28.5亿元,就业人数也将增至15000名。新加坡必须不断开拓水资源科技新领域,扩充人才,才能谈到水资源科技的商品化,向全球市场进军的问题。
有鉴于全球非城市的广大地区所面对的水资源问题更为迫切和复杂,现在正是新加坡水务业和水资源开发的科研工作大展拳脚的时候。
除了城市宜居的永续性问题之外,新加坡面对的更严厉考验是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生存威胁:到了本世纪末,新加坡的每日平均气温预计将增加1.4摄氏度至4.6摄氏度,海平面预计上升0.25公尺至0.76公尺。
新加坡的平均温度再上升一两度,对国家的影响既深且广,可以想象的是,由于人们更加依赖空调,而加重能源的消耗。热上加热的天气,会影响新加坡对外国人的吸引力,也可能促使更多国人移居到气候更宜人的国家。
至于海平面的上升问题,新加坡多年前已开始思考应变的方案,像荷兰那样在岸外建堤坝阻海水“入侵”也是参考的对象。现在各项重要设施的发展都必须把淹水的因素考虑在内,如樟宜机场第五搭客大厦所在地、大士码头的填海地段都必须垫高,这意味着更重的成本,更长远的投资。
从水资源开发到应付气候变化都难免涉及庞大金额和跨世代的规划,没有经济增长是无以致之的;而这些方面的投资取得成功的话也能化为丰厚的回报,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以及强化新加坡的国际地位和永续生存的机会。
许昌报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