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电 法国《欧洲时报》日前发表评论称,全球最大的房地产企业万科正陷入一场舆论战。这有点像中国俗语里讲的“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然而,在资本时代逐渐到来的当下,又必须学会让双方“对话”,进而找到符合中国资本市场实际的平衡。
文章摘编如下:
全球最大的房地产企业万科正陷入一场舆论战,不仅在资本市场激起千层浪,更引来众声喧哗,各种观点激烈交锋。
从万科管理层及其代表人物王石的角度看,这个团队堪称“标杆”,过去15年间,将万科的营收从不到40亿元人民币带至近2000亿元人民币,增长了约50倍,新的大股东为了谋求对公司的控制,想将这样的团队“一锅端”,确实有些粗暴。
但是,从“万科之争”的另一方宝能的角度看,其对万科的收购到目前未被证实有违反法律的地方,既然如此,宝能按照资本市场的规则来争夺利益,无可厚非,虽然显得无情,但却是资本市场的基本逻辑,各方应该要接受这种游戏规则。
这样的局面,有点像中国俗语里讲的“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然而,在资本时代逐渐到来的当下,又必须学会让“秀才”和“兵”进行“对话”,进而找到符合中国资本市场实际的平衡。从“万科之争”的演变来看,各方似乎都还没有做好资本时代来临的准备。
从2015年底宝能不断举牌万科开始,万科这家中国最优秀的企业就显示出风险预防机制的缺失,再加上对过去成功经验过于自信,一直秉持“瞧不起”宝能的姿态,这直接导致了后续一系列问题,也让现在的万科管理团队平添了几分悲壮色彩。
资本时代,倘若一家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又存在较高的获利空间,那么资本市场必然会出现追逐者甚至猎杀者。中国企业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会越来越多地面临“门口的野蛮人”,唯有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不断补齐漏洞,才会在与资本逐利性的残酷斗争中握得主动。受到“万科之争”的警示,不少中国的上市公司已经开始修订章程,增设反恶意并购条款,预防控制权旁落,由此不难看出这一事件的积极意义。
相对于万科管理层在这场控制权之争中脆弱的“情怀”而言,真实的资本逻辑要直接得多,但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即将到来的资本时代将是荒蛮资本市场与疯狂资本故事的叠加,却也未必。“万科之争”发展至今,越来越显示出其复杂的一面,结局究竟如何很难预知,在中国经济与市场处于诸多不确定性的当下,至少带来警示,这也是资本时代来临之际,中国资本市场需要深耕的地方。
首先,“万科之争”中,有人为管理层的情怀叫好,有人为大股东的权利呼喊,但围绕如何在这场争夺中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的声音却不多,中国的资本市场“重融资、轻投资”的现状并未改变。
其次,中国的企业家群体也在关注着“万科之争”,透过万科管理层的命运来感知他们所处的环境及未来,也符合“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市场现实,倘若“万科之争”的结局是这家曾以“万科文化”获得赞誉的公司最后变成一家满足股东短期回报要求的公司,那么企业家的信心很难不受到影响。
实际上,万科今天所发生的争议过去都以不同的形式出现过,甚至也未脱离历史教训的规律,只是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具备了多个“商战大戏”元素的“万科之争”很容易成为社会各方围观的公共事件,人们在不断讨论事件、等待最终结果的同时,也在等待每一次公共事件的解决对整个社会发展产生助推作用。处在深度转型与深化改革周期的中国,其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层面概莫能外,“万科之争”背后的资本市场亦然。
许昌报摘